開放獲取的“垃圾”期刊

把期刊分成“高檔期刊"跟“低檔期刊"好像是不對的,就像把人分成上中下等一樣,總是會有一部分反對的。但是實際上不同的期刊來源、錄用標準等差異很大,最後所造成的影響力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每個人在心裡對不同期刊就免不了有高低之分了。“低檔期刊"一般指的是那些影響力很小甚至是毫無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不是說“低檔期刊"沒有用處,相反的,它們就像巷子裡的小店一樣平易近人,滿足了入門者發表文章的需求,同時也對“高檔"科研人員的訓練起了積極的作用,畢竟“高檔"科研人員也是經過層層“關卡",從“低檔期刊"開始,一步一步到了“高檔期刊"的。

“低檔期刊"之下還有“垃圾"期刊,跟現在很多“垃圾"會議只顧著收報名費一樣,“垃圾"期刊也是為了賺版面費而存在的,對於文章可說是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審稿不需要專業評審,編輯自己來審就可以了,他們唯一關心的是版面費收到了沒有。相對來說,以前的“垃圾"期刊並不多,主要是因為版面費是固定的,每一期的頁數也相差不大,所以整體的收入也差不多,只要稿件來源稍微豐富,對於文章的質量也開始會有要求。

但是現在隨著開放獲取的發展,也出現了一大批開放獲取的期刊。收費方式也隨之稍微改變,從版面費變成文章處理費,主要用來支付編輯以及製作費用等,對於這類的開放獲取期刊,其利潤是跟發表的文章數量直接相關的。只要提高文章的錄取率就可以增加所收取的文章處理費,同時,跟傳統的紙本期刊相比,開放獲取期刊是完全電子化的,省去了印刷成本,每一期也沒有頁數限制,只要願意,一期願意發表多少篇文章都可以。若是編輯眼裡只有利潤,“垃圾"程度是可以無底線的。

開放獲取的“垃圾"期刊造成的危害要比紙本期刊嚴重的多,因為文章的質量普遍不高,又可以無限制瀏覽,很容易造成錯誤的科研結果隨意傳播,要是讓缺少判斷能力的讀者看到並使用,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如何限制這類“垃圾"期刊的發展,是一個很讓人頭痛的問題。禁止開放獲取顯然不是一個好主意。就連各大出版社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拒絕開放獲取之後,最終還是順應潮流紛紛推出自己的開放獲取期刊。那麼,如何在保持開放獲取期刊的發展基礎上同時有效制止“垃圾"期刊,是將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