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傳譯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挑戰在於,工作本身難度高,且其複雜程度還會隨著文化差異而變化,出現各種「聽得到卻不能說出口」的翻譯內容。因為在某些文化中,非語言的交流可能隱含著比口語更深層的含意,而另外某些文化可能需兜上一陣圈子,才終能進入正題。
在沒有標準流程的情況下,想要向不同文化的受眾展示您的研究結果、介紹您的公司,甚至是行銷您的產品,沒有考量語境的翻譯肯定會引發不小的災難。字面直譯或許能傳遞技術性內容,但您的譯語受眾是否真的完全了解您想表達的意思?若譯文將受眾的文化置身事外,可能您受歡迎、正面且有建設性的原文,搖身「譯」變,成了令人反感又失禮的劣文。
您的目標語言是高語境還是低語境的?
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於1970年提出了「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的概念,他在著作《超越文化》(Beyond Culture)中,曾定義這兩種語境文化:
• 高語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s): 人們的交際溝通是通過語言情境(身體語言、語調,甚至是站姿和位置)來傳達,而非全部仰賴語言的交流。
• 低語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s): 交際信息主要來自於交際語言,並且語言的編碼規則十分清楚且準確。
霍爾把中東、非洲、亞洲和南美多數國家都列入了高語境文化之中,在這些國家的溝通方式有一些共同特點,比如,他們使用的詞藻華麗且富含言外之意,不習慣直接切入主題,且較重形式。有一個常被拿來當笑話的小故事,一位日本企業家總是這麼抱怨他的美洲合作夥伴:「當我們吐出一個字時,可以了解十個字。但對你們,要說十個字才能讓你懂一個字!」
反之,在與北美、西歐這類低語境文化的國家來往時,直截了當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這些國家在交流時,只需要確立問題並解決它即可,用語少有額外潤飾,形式化的迂迴說詞更是少之又少。精準的用詞在此語境下更受青睞,有助於他們看字面理解整體含意。
不過必須要知道一點,高語境與低語境文化並非絕對,而是相對的,最重要的還是了解您的受眾。尤其是文化跨度越大的翻譯越需注意,翻譯不僅僅是翻譯字面上所見的內容,更要重視文化語境所蘊含的深意。
文化如何影響寫作
文化背景對寫作的影響之一,即是需要多少細節才能夠順利傳遞一個觀點。
高語境文化常會認定每個人熟知相關背景知識,所以可能會將關於此觀點的基礎參數、訊息來源等這類細節略而不談。而低語境文化則傾向於假定每個人都是從字面上的意思來了解一個觀點,因此敘述會更加鉅細靡遺,且忽視對方可能早已知道部分細節的事實。
由此可見,翻譯準確度在文化跨度大的翻譯項目中,不僅需要選擇正確的用詞,更需要確保讀者能夠以您想要的方式去理解文件。例如,一份來自高語境文化的商業合同,可能不會包含所有低語境文化習慣納入的細節條款,其假定這些是雙方的共識,然而這樣的做法可能會造成雙方理解不一致,進而產生糾紛。而來自低語境文化的商業合同所慣用的直白敘述,容易給高語境文化的讀者十分粗魯、不值得信賴的印象。
用流利翻譯來彌補文化差異
調查譯語和其文化的相關資訊,有助於調整您的寫作方式,以進一步保證讀者能按您希望的方式來理解作品內容。您可以尋找類似的文案來作模版和範例,或是請深諳譯語文化的人給予反饋,之後再提交翻譯。
若沒有足夠時間或資源來做這樣的調查,選擇專精於譯語和其文化,並具文件相關專業知識的翻譯服務公司,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舉例而言,若想將一篇關於心血管疾病藥物的醫學論文翻譯成日文,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找一位日文程度接近母語,並了解日本文化和心臟內科的譯者來進行翻譯。在找到最合適人選之前,通常傾向於請託心臟內科相關的專家來翻譯,但只要不能保證譯語文化和語言上的流暢通順,翻譯出來的文件即使專業術語正確,也還是不盡人意。就像是世界上到處都是會說英語的人,但每個人對事情的理解方式卻各有不同。同理,文化語境如果沒有被精確審視和轉換,即便專有名詞都正確,您的原始文件最終還是會被曲解成多種不同的版本。
尤其是一份原始文件有多目標語言時,為了求快,使用機器翻譯成瑞典語、德語、法語、日語等等,在忽略高、低語境文化的差異的情況下,誤解和偏差可能造成各國讀者理解出四種版本以上的內容,再加上受眾的聽、說、讀、寫能力之間的水平不同,即便是同樣文化語境和背景之下也會有理解能力的差異,四種可能瞬間變成幾十種。
這也是為什麼在選擇翻譯服務時,一位具備譯語達母語程度、文化語境理解能力和相關專業領域知識的譯者,能夠使翻譯準確度成倍增長。而缺乏這種條件的譯者,其所產出的譯文則有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畢竟,一個錯誤的標題、一張使用不當的圖片或是一句有歧義的口號,就能使人感到混淆、反感,或惹來譏笑。這並不是說讀者都沒有足夠的智能來分辨錯誤信息,而是作為一名作者或是企業主,標榜著精益求精的專業度,卻犯下如此錯誤,讀者還能對您保有多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