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引人入勝的科學故事吧!
其實,我們都喜歡聽故事—不只小孩,大人也喜歡故事。當人們被故事吸引時,腦內會釋放催產激素 (oxytocin) ,荷爾蒙改變情緒及行為,讓我們與故事產生連結。許多研究學者在撰寫科學論文時,並沒有想到加入「說故事」的元素,常常是平鋪直述、讓讀者讀來枯燥乏味。如果可以利用敘事結構技巧,科學文章也能更吸引人!
故事的要素與應用
好的故事通常包含以下六個要素:角色(characters)、背景(setting)、張力 (tension)、行動(action)、高潮(climax)、結局 (resolution)。
研究主題與引言是故事中的主角與場景設定,之後拋出研究問題,製造張力吸引讀者。 接著,撰寫研究方法時,要使讀者覺得自己像偵探,跟著作者追尋答案。最後得到的研究結果便是整篇的高潮——真相大白。不過這還不是結束,讀者會想知道發掘出真相的影響或相應的解決之道,論文結論與討論就是要處理這些後續效應。
有了六個要素,也要掌握三大方向:設定主題、有邏輯的安排、明確的目的,這樣就是很棒的文章架構了。
科學故事,這樣好嗎?
Nature編輯部文章提到,有些學者認為科學文章應避免說故事,直接描述研究本身就好。但研究學者並非機器人,尤其在變化如此迅速的時代,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大的效果。文章即使是給同領域的學者充裕的時間閱讀,平舖直述表達效果一定還是不如故事架構,也較不易記憶和傳播。
另外有學者建議論文中的「圖表」也應該要說故事,讓人一看就理解,不需要詳細閱讀文字就能掌握大意。
寫作是需要練習的,要多方嘗試不同的呈現方式,倘若能在科學研究實事求是的同時,利用故事包裝來引人入勝,吸引更多閱聽人、更有效率地傳達資訊、讓人容易留下深刻印象,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