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掠奪型出版品在全球的日益擴張

每個業界的陰暗處,總是存在著一批蟑螂,掘盡不正當的手段,掠奪型出版就是學術出版界的蟑螂。

掠奪型出版指的是不肖出版商,吃定研究人員為了申請研究資金或升等的投稿壓力,用魚目混珠的方式辦山寨出版,宣稱可以很快刊登發表。等到作者真的投稿後,不肖出版商便開始要求高額的文章處理費APC  (article publication charge),甚至於威脅作者要文章公諸於世,使其無法再發表。

近年來,掠奪性出版上發表的文章數量一直在增加。這些掠奪性出版商並不提供該有的嚴謹作業如,同儕審查或是文獻存檔等,因而破壞了學術界最重視的學術名聲。在此發表文章的研究人員大多是年輕、資歷較淺的研究人員。有所謂通路為王,在學術資源被壟斷的環境,年輕研究人員難以像資深研究人員那樣掌握投稿的訣竅,因此在文章沒把握刊登的心理狀態下,成了掠奪型出版商的獵物。


 

那麼這些掠奪型出版商通常都出現在什麼地方呢?根據印第安納大學 Jingfeng Xia 等人的研究顯示,開發中國家的研究人員是最容易投稿給掠奪型出版品的族群。不過最近《自然》期刊 (Nature) 所發表的一個研究也顯示出,在富裕國家中,年輕研究人員所受到的影響也相當大。

渥太華醫院 (Ottawa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 研究所臨床流行病學資深科學家David Moher團隊從200個涉嫌掠奪型出版品上取樣,分析了近2000篇文章,根據其通訊作者的資料,發現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於中上收入到高收入的國家。統計分析顯示這些作者主要國家分布為:印度27%、美國15%、奈及利亞5%、伊朗4%、日本4%。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數字背後,每個國家的科學文章總產量也要納入考量。

David Moher也發現,這些涉嫌掠奪型出版品所發表的論文,充斥低品質論文,指出掠奪型出版品文章的問題比我們想像的嚴重,從這些文章可以感受到急迫感,至少有18,000項生物醫學研究是受資助的,足見其發表刊登的壓力;而這些研究發表在學術地位不明 、索引不佳的出版品中。

Kelly Cobey,她是自然期刊的研究作者 ,同時也是渥太華醫院的研究人員,協助作者判別掠奪型出版品,如何避免向其投稿。關於向掠奪型出版品投稿,許多研究機構並沒有把關機制,難以幫助作者避開這種地雷。那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來幫助研究人員遠離掠奪型出版品呢?

首先必須要建立起風險意識,清楚認知這些出版商的行為動機;其次是要警告作者,如果投稿到有問題的出版品,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往往會讓研究心血付諸流水。英論閣長期以來,一直提醒研究人員要謹慎;研究人員必須有警覺意識,才能遏止掠奪型出版品的增加。

很多大學圖書館呼籲作者在投稿之前,考慮以下幾點:

  • 該出版品已經存在多久了?
  • 該出版品所發表的論文品質如何?
  • 該出版品是否有透明完整的同儕審查機制?
  • 該出版品是否可在主要學術資料庫中索引,例如JSTOR、Scopus、Web of Science等,或開放獲取期刊目錄 (DOAJ) ?
  • 向周遭同事打聽,是否已經在此出版品發表?或是否熟悉該出版品?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