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號使用常見錯誤

小卻破壞力及強 小小的一個標點符號,卻有辦法能在你的文書處理流程中,造成極大的破壞!作為一個作者,在使用逗號符號時,是把它當成是完整句子架構、完成斷句、標示片語的工具,但對於讀者來說,逗號符號代表的是停頓(尤其在朗讀出聲時),所以當逗號太頻繁出現時,很容易會讓讀者有過於短促並且文句變形的感覺。 也因此,不少文法書籍和教材,常常會花整個章節來糾正逗號的使用方法,語言課程也常會花整堂課來避免逗號常見的錯誤。 英語裡,最勤勞的標點符號…

學術競爭太大的後果

《經濟學家》在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了學術圈的現狀: 每年平均有6個博士畢業生在競爭1個學術崗位。 權威期刊的退稿率有些高達90%。 陰性結果的文章數量占總發表文章數量的14%。 在生物醫學領域中,得要有噱頭的項目才容易得到資助,例如跟老齡化、酗酒、減肥等相關,如果能跟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這種熱門研究相關那就更好了。 研究結果越有違常理越容易得到發表。 文章發表的越多,越容易得到發表。…

期刊使用因子(COUNTER)

長久以來,影響因子都是用來評價期刊好壞的重要指標,但是影響因子也有很多缺點為人詬病,最明顯的是統計上的缺陷。影響因子計算的方式是取期刊論文引用率的算術平均值,但是只有在論文引用率成常態分布(貝爾曲線)時,平均數才有充分意義,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同時,影響因子統計的是文章的引用率而不是期刊的引用率,這在概念上就有一些偏差。影響因子也比較容易被操控,例如期刊可以多發表一些評論性文章和熱門文章來提高文章的引用率,編輯還可能使用強制引用的方式。…

避免低級的重複研究

重複研究在學術圈中一直處於很尷尬的位置,好不容易重複了別人的研究結果,如果結果一致,文章連發表的必要都沒有了,編輯跟審稿人都會覺得沒有新意而不願意發表。如果研究結果不一致,文章確實是有東西寫了,但原作者恐怕不見得高興,積極一點的作者會把自己的錯誤撇清,然後用指導的態度指出驗證的文章有可能存在的問題,更多的作者則是選擇不回應。期刊編輯也很難分辨到底哪一邊有問題,何況少了原作者的支持,文章的發表過程也不會太順利。…

寫好文章的文獻綜述部分

在學術文章的開頭都需要提出問題,而如何定義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定義太狹窄,可能會讓人覺得沒有general interest;而問題定義太寬,又會讓人覺得文不對題而產生更多疑問。對問題的闡述需要有堅實的文獻綜述作為後盾,引用的文獻如果關聯性不高,會讓人直接質疑文章的意義是不是真的如所描述的;引用的文章如果質量不高也很難讓別人相信自己文章的質量很高,引用的文獻如果比較早期,精明的審稿人一句compare with state-of-art,要回答也是挺麻煩的。…

科學研究方法過時了嗎?

科學方法是指人類在所有認知和實踐活動中所運用的全部正確方法。從17世紀開始,科學研究方法的本質到現在依然沒有改變,採用的仍是以下這幾個步驟。首先,確定或定義一個問題,然後開始收集相關的數據,接著做一個初步的假設,再設計實驗用來檢驗這個假設是否成立,最後解釋藉由這個實驗所得到的結果。這幾個步驟將不斷重複,直到找出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

基礎研究的將來

基礎科學研究(基礎研究)以認識現象、發現和開拓新的知識領域為目的,即透過實驗分析或以理論來研究事物的物性、結構和各種關係並進行分析,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解釋現象的本質,揭示物質運動的規律,或者提出及驗證各種假設、理論或定律。基礎研究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內在動力,現代的高科技產物,例如雷射、電晶體、積體電路、電腦、網際網路、GPS系統等,都是經由基礎研究的推動而來的。…

對於學術寫作新手的建議

“學術寫作實在太困難了??” 如果詢問準大學生對於新生活他們最擔心的是甚麼?可能會得到下列答案:搬進新城市、和室友一起生活、學費、不知是否選擇了正確的科系...等,在調查之中,學生們最害怕的就是-成為學術作家。進一步詢問原因,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學術寫作實在太困難了!! 無論學生覺得學術寫作困難是因為高中時沒有學好或是對於閱讀大量艱澀難懂文章的反應,認為學術寫作不好等於整體表現不好;導致當學生遇到學術寫作時,往往遺忘了以往學過的所有學術技巧。 冗詞的威力…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