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華人在姓氏的重複性,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要如何更容易辨別呢?ORCID跟ISNI是您的好幫手,他們是什麼,能否互相取代呢?
每年每月成千上萬的書籍被出版,為了讓國際間出版物交流和統計更容易、讓作者署名著作權能受到保護、讓眾多數據資料庫能夠內容共享,唯一通用識別碼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是出版物的身分證字號一樣,國際標準書號(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BN ) 和國際標準期刊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簡稱ISSN)是世界通用的出版物識別碼。然而,同樣為出版物,近年學術期刊和論文出版數量的高速增長以及特殊的作者署名權屬性,其中使用上述兩者識別碼還是很容易產生混淆和困擾,於是下面兩種識別碼產生了。
ORCID
於2012年10月開始實施的開放型研究者與投稿者識別碼(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s ID repository ,簡稱ORCID),其16位的ID碼系統免費提供給學術研究領域的作者,試圖建立起研究人員和投稿者獨一無二的識別代碼,以解決同名作者、學術混淆的情況,目前此識別碼是非營利模式運作 ,受到不少學術研究機構、專業組織、出版商、研究經費贊助商的支持,目前個人的ORCID識別碼註冊免費。
ISNI
於2012年初開始使用,國際標準名稱識別碼(International Standard Name Identifier,簡稱ISNI)是ISO國際認證的數據庫,用來提供媒體內容創意貢獻者(報章雜誌文章作者、製作人、演員、表演者和研究人員等)的鑒別識別碼,註冊ISNI的機構根據國際認證的要求必須是非營利組織,個人的ISNI碼註冊收費25美金。
未來何去何從?
由於上述兩者識別碼都是使用16位ID碼的模版,也都支持各種數據跨資料庫查閱,所以兩者之間的合作是避免重疊的唯一方式。於2014年1月,兩個識別碼的運行組織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決心共同開發ISNI2ORCID 軟體,可以將ISNI 的註冊資料直接導入ORCID個人頁面。
雖說兩個識別碼有著不少共通點,但兩者所服務的群體不完全相同, ISNI所關注的人群較廣,在運行兩年後就達到了八百萬註冊人次,而ORCID由於只服務學術研究領域的作者,目前還停留在一百萬人次上,長遠來看,各自未來的發展還是各有其必要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