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前進深圳,放眼未來
四十年前,很少人會想像得到,深圳這個小小漁村會成為世界工廠的前進基地;十年前,當中國經濟全面起飛之後,很少人會想像得到,深圳將繼續擁有數以萬計的創業公司和一些中國最成功的科技公司的中心。
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於2017年12月初以自己名字,選擇在深圳成立了「深圳蓋姆石墨烯研究中心(The Shenzhen Geim Graphene Research Center)」。石墨烯(Graphene),或稱單層石墨,在最佳熱傳導性和導電性的材料中,擁有最薄、最堅硬的機械性質,將來可為半導體、光伏電池、鋰電池、超級電容器和電子顯示器的製造帶來革命性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跨進石墨烯的領域,那麼何以蓋姆選擇在深圳落腳呢?
蓋姆說:「在石墨烯的研究和應用的眾多國家中,中國是最積極投入的一個國家;而深圳則是中國最具前瞻創造力及充滿動能的地方。在這裡,整體創新環境和產業發展趨勢,使我更願意積極參與。」於是蓋姆將工作重點轉移到了深圳,並躬身在實驗室指導研究、產業化,以及培養人才。對於蓋姆來說 ,在深圳有健全的研發環境,這有助於縮小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差距。
除了蓋姆之外,另外還有五位諾貝爾獎得主也來此建立研究中心,包括了巴里夏普萊斯(Barry Sharpless,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邁可列維特(Michael Levitt,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羅伯特格拉布(Robert H Grubbs 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中村修二(2014年諾貝爾物理獎),和巴里馬歇爾(Barry Marshall 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
馬歇爾說:「我們擁有國際一流的技術,而在中國生產具成本優勢,那麼我們可以在品質保證的同時,降低產品價格。」
城市創造願景,吸引科學家前來築夢。根據深圳智慧財產權局2016年的資料顯示,在深圳,平均每天創造48項專利,每63人便擁有一家科技公司。深圳現在已經蒐集了6個諾貝爾獎得主的實驗室,涵蓋了能源、材料、光學和醫學領域;4年後,預計再增加10個,跨足在化學、醫藥、光電、石墨烯、微奈米等領域,也要進攻機器人和5G 等產業 。
深圳從十幾年前的製造工廠成功轉型,目前仍一直在吸收新的思維和前沿技術,吸引著頂尖高科技人才。除了製造的特許之外,目前還擁有1600多個科學實驗室,成為實現夢想的搖籃。政府單位要制定有利的政策、創造好的產業環境、公平的市場機制,提供豐富的人才,可以吸引全世界越來越多科學家趨之若鶩前來,實現他們的學術理念,也得以挖掘金礦。深圳在2013年定訂計劃,從2014年到2020年這段期間,每年斥資10億人民幣,用於支持高科技產業。
深圳創造願景給了科學家們,而科學家們也為深圳打造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