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與應用科學期刊(簡稱JFAS)由大學出版,最近一口氣撤了434篇論文!雖然其他刊物如Tumour Biology 和 PNAS也曾有大批撤文的動作,但JFAS此舉算是刷新紀錄。
事件之所以發生,主要是因為JFAS最近被Web of Science索引除名,導致全球應用研究學會(簡稱USAR)的科學家們紛紛要求撤回論文,以便重新發表於其他被索引的期刊。
而JFAS之所以被Web of Science除名,則是因該刊被認定不再符合“品管標準”所致。
除名與撤銷
本風波帶來兩點啟示:
首先,在重點期刊發表論文,是科學家職涯升遷的重要途徑。當OncoTarget期刊在2018年被除名時,很多人不敢置信,也有人認為,不應將期刊的影響指數與研究本身的品質混為一談。換句話說,學術社群對於如何面對被除名的期刊,尚無共識。
其次,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儘管這次科學家將論文撤回,對個人而言可能是正確的決定,但論文撤銷這件事,卻能減弱大眾對科研成果的信任,因為過去很多被撤銷的論文,是基於研究方法不當所致。
應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撤文事件?
有論者認為,越來越多的論文撤銷,是科學社群自我把關的要求越來越高的一種反映,例如康乃爾大學的營養學家Brian Wansink曾因數據造假被撤銷論文,同時哈佛大學癌症生物學家Sam Lee也曾因研究失當而遭撤文。期刊的除名與論文的撤銷,都能成為提升科研品質的管控手段。
此外我們也須指出,撤銷論文的數量雖有上升趨勢,但在比例上卻並未增加,因為每天都有越來越多優質論文不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