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方法過時了嗎?

科學方法是指人類在所有認知和實踐活動中所運用的全部正確方法。從17世紀開始,科學研究方法的本質到現在依然沒有改變,採用的仍是以下這幾個步驟。首先,確定或定義一個問題,然後開始收集相關的數據,接著做一個初步的假設,再設計實驗用來檢驗這個假設是否成立,最後解釋藉由這個實驗所得到的結果。這幾個步驟將不斷重複,直到找出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

在科學研究方法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個集大成者,他們分別是弗蘭西斯‧培根和勒內‧笛卡爾。培根是歸納法的代表人物,歸納法因為強調大量的實驗和觀察互相結合,是構成許多科學的基礎。培根還注意到,一個人是沒辦法在普遍的意義上證明歸納出的結果為真。這個和G‧H‧馮‧賴特和卡爾‧波普爾所闡述的:自然或理論不是可證實的,而是可證偽的論點一致。然而,培根的科學觀裡的不足之處是沒有認知到數學在科學理論中的重要作用。強調事實的積累而不是全然假說的設立固然好,但培根在發展過程中卻不重視概念的更新。笛卡爾則不同,他認為科學最終還是應該建立在哲學的基礎上,「真正的物理學」只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唯有「透過數學」才能獲得真正的物理學知識。但是遺憾的是笛卡爾的科學革命並沒有辦法持續,牛頓提出的自然哲學是對於笛卡爾物理學最直接也最正面的打擊。[1]

一直以來,科學和數學之間存在著相當密切的關係,但是過度依賴統計也會帶來新的問題,例如所得到的結果究竟是真正具有普適價值,還是只是一次僥倖的成果?是只需關心統計出來的結果是否具有顯著性,還是需要透過重複研究來驗證呢?藉由重複實驗來驗證是必須的,但是現在大家似乎更關心的是統計的顯著性,對於重複別人的研究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現在科研所研究的對象越來越大,範圍也越來越廣。造成傳統的科學方法很難嚴格執行,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依賴龐大的數據庫和統計分析出來的成果,而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有可能會與真實的客觀規律偏離得越來越遠。那麼是不是意味著科學研究方法已經過時,需要一場新的革命了?

[1] 科恩,《科學中的革命 》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