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的將來
基礎科學研究(基礎研究)以認識現象、發現和開拓新的知識領域為目的,即透過實驗分析或以理論來研究事物的物性、結構和各種關係並進行分析,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解釋現象的本質,揭示物質運動的規律,或者提出及驗證各種假設、理論或定律[1]。基礎研究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內在動力,現代的高科技產物,例如雷射、電晶體、積體電路、電腦、網際網路、GPS系統等,都是經由基礎研究的推動而來的。
基礎研究涉及的範圍能夠對客觀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它的推動力大部分是源自於探索規律,而不是有什麼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目的。在研究過程中,研究員並無法預知能產生什麼結果,也很難說清楚有什麼用途,甚至對於應該使用什麼技術途徑或方法來取得成果都無法確定。
相較之下,應用研究以實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是建立在現有的研究數據基礎上的,也因此被認為比起基礎研究的投資風險還要低。雖然基礎研究是提高一個國家原始創造能力和累積智慧資本的重要途徑,但是研究經費被使用在支持應用研究的比例不斷提高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事基礎研究越來越難得到大筆的經費,像是過去提供愛迪生能有成千上萬次的嘗試最後發明燈泡的情況也越來越少見了。就跟華爾街對沖基金的地位在不斷提升一樣,經費管理機構也越來越傾向於將經費提供給投資成本小但成效明顯的應用研究,期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的收益。
基礎研究將會面臨更加困難的未來,目前它的經費主要來源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但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在短期之內是不會改變的。如果經費再進一步被刪減,那麼大部分研究人員只能轉行或者改為從事應用研究。
[1] http://www.baike.com/wiki/%E5%9F%BA%E7%A1%80%E7%A0%94%E7%A9%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