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實驗室PK大學實驗室
高等教育的開始,源自於人類對知識探討和傳播的需要。從歐洲最古老的博洛尼亞到現在時下最流行的網絡課程終端Coursera,似乎知識傳播的方式伴隨著科技與數字傳播的變革有了顛覆性的進程。在高等科學研究中的集合個體——大學中不同課題研究室們,也逐漸被一個時髦的詞語所影響,那就是DIY研究室。有人不禁會問,DIY研究室比起傳統大學中的研究室,會不會更好呢?
DIY的核心是什麼?
Open Source 開放源代碼就是DIY自助共同參與研究的一個核心理念。所謂的自助實驗室,是讓資源和數據更大程度上的進行共享,允許更廣泛的非框定的受眾群可以各取所需來拼湊出自己想要的實驗資源,通過遠程開放式終端最終實現研究的過程。這一類的研究所也較公眾研究所,以及社區研究所。把科學研究從傳統封閉的實驗室搬到開放的互聯網上進行,希望有效的改變傳統科研機構在某些方面進展慢,靈活性差,技術嚴重落後,有礙科研進程的問題。
網絡改變科研的優勢:
首先,網絡可以迅速在不同人之間建立聯繫,網聚各領域專家和最新數據。研究人員可以及時在線公佈科學設想或是成果,無需等候數月才能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其次,利用網絡資源可以有效降低科研成本。經濟危機使得很多政府和基金會削減了科研投入,利用虛擬研究室可以更好的減費,投入產出更高。
DIY實驗室可以替代大學實驗室嗎?
觀看學術界,其實已經有一些DIY實驗室的先例了。例如Thomas Landrain在巴黎創辦的DIY生物實驗室,還有德國的各類社區實驗室。他們都相信如何讓技術更方便及時和低廉的服務於普通大眾。然而也還有許多傳統實驗室需要利用到儀器,在技術上沒有達到完全可以替代大學實驗室的能力。學術界還是有《自然》,《科學》等顯著的聲譽期刊。這個影響因子和人們傳統觀念的路徑依賴並不能在短期內得到改變,所以,是否未來研究都在DIY?我們交給時間和科技來定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