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期刊拒稿

身為一名資深的學術期刊編輯,我的工作包括審查所有投稿的論文,將適合期刊發表的論文送給同研究領域的同儕審閱者,也包括挑選合適的同儕評審,然後考慮同儕評審建議,並最終決定是否發表。我知道學術發表對研究人員的重要性,也深諳研究人員對文章投入的心血。由於激烈的競爭,高影響因子的學術期刊,每年收到的論文文稿成千上萬,最終得以發表的比例卻不高,例如《自然》期刊的錄取接受率不到10%。瞭解我們編輯如何做決定,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恰當地準備研究論文,把期刊拒稿降到最低。

編輯群通常很忙,接收到的稿件很多,必須迅速對論文的適用度做出初步的判斷。收到稿件,我會先看投稿說明信、摘要、結論和參考文獻,以此判斷文稿是否適合該期刊的範疇,是否具有足夠的影響力。我一向根據讀者的期待和期刊的影響來權衡論文的創新性和重要性,希望發表讓讀者感興趣的高品質學術論文。如果初步判斷稿件在期刊範疇內、具創新性、有助推動該領域的研究發展、所有格式正確、內容完整清晰、語言簡潔明瞭、無抄襲嫌疑,我就會進入下一步,挑選合適的同儕審查人,把稿件送給他們進行下一步的詳細審查。在這個初審階段,我給研究人員的建議是:您的文稿應準確地傳遞學術研究的內容,清楚地說明研究的重要性。

接下來是同儕審查人審稿,這個過程往往會花費比較多的時間,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找到合適的同儕審查人需要時間,再者同儕審查人有很多責任和工作,經常審稿的數量也很多。所以如果論文格式正確、語言流暢、內容清晰、結構完整,就能為審查人節省審閱的時間,大有助於他們對文稿作出學術價值的客觀評斷。

同儕審查從論文的技術性和編輯因素兩大方面來建議是否接受投稿。技術性的拒稿原因通常需要作者投入更多的工作,例如進一步實驗或分析,才能發表研究成果。典型的拒稿原因包括:數據不完整、分析方法不恰當、方法過舊、假設不清晰、論證不完整、數據不支持結論。針對技術性原因,我的建議是:花足夠的時間閱讀自己專業領域裡的出版論文,仔細決定要論證的主題,全面規劃實驗,選擇合適的樣本量,包括對照組,使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和創新的實驗方法,數據要完整,論證要有力。

編輯性拒稿原因包括:超出期刊範疇、沒有足夠的重要性、忽略研究倫理問題、缺乏必要的細節、文字寫作或圖表難以讓人理解、編排混亂、邏輯不清、違反出版道德等。避免這類問題,我的建議是:仔細遵循期刊的投稿指南,確保您論文的英文寫作達到國際期刊標準,結構清晰、用語實在、不誇大其詞,同時也明確敘述研究的重要性。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