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筆同儕審閱:受肯定、接受訓練、被利用?
您是剛起步的早期研究員嗎?您有被老闆要求過代筆同儕審閱嗎?論文評審各領域中的專家來詳細審閱,對期刊來說是重要的品質管理,對資淺的學者來說,獲邀執筆同儕評論更是重要的經驗及被肯定的機會。但是,2019年4月26日在bioRxiv網站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有大量早期研究員被要求在未署名的情況下代筆同儕審閱。
早期研究員代筆寫同儕審閱報告是學界常態
首先,「共同審閱」與「代筆」之間是有區別的:「共同審閱」是有經驗的指導者與初期學者一起審閱論文,提出意見,貢獻並列在同儕審閱報告上;而「代筆」則是說學者進行了共同審閱,但並未被列名在同儕審閱報告上。
bioRxiv論文第一作者Gary McDowell所屬的非營利組織Future of Research網站發佈一份總共16個問題的問卷,並透過各式管道鼓勵資淺研究人員填寫,這篇論文總共分析探討了498名受訪者的回答。
受訪者中有74.7%來自北美,且65%屬於生命科學領域,是這篇論文的代表性族群。結果發現,其中有73%的早期研究員有共同審閱的經驗,而其中有70%表示他們對老闆送出的同儕審閱報告有貢獻但未被列名。
這篇論文是目前為止唯一深入探討早期研究員代筆同儕審閱狀況的論文。其意義之重大,讓Science和Nature等各大期刊紛紛發文報導。
利用還是訓練?一線之隔
論文接下來則探討這個明顯為主流的同儕審閱行為是否正當。一方面,問卷調查中有73%的學者認為老闆邀受其指導的實驗室成員共同審閱論文,是合乎學術倫理的;更有95%受訪者認為,一起共同審閱論文對自己的訓練是有幫助的。所以說,學者對於受邀共同審閱持正面態度。然而對於不被列名一事,有77%認為有貢獻而不被列名是不合倫理的,並有82%的學者認為列名於同儕審查報告上是具有價值的。的確,被列名對學者的學術生涯有許多益處,包括能讓早期研究員受到期刊編輯的重視,並能在Publons等學術網站上得到認可。至於說訓練,有4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呈上完整報告給老闆後就沒有下文,更像在老闆利用年輕學者節省自己時間。
對此結果,論文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建議。包括1) 學術界整體觀念的轉變,正視不將所有貢獻者列名於同儕審閱報告,是不合倫理的行為;2) 期刊編輯部政策的轉變,將論文同儕審閱邀請不僅發給受邀學者個人,還包括其實驗室中受其訓練的成員,並提供能列名多個作者的方式;3) 而受邀的同儕審閱者及共同審閱者更應熟知自己的權利與義務,並清楚溝通。這些都將有助於學術界共同推動更公平、公開的同儕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