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翻譯的關鍵
技術上來說,大多數的寫作皆可稱為文學。但文學更普遍公認的定義是能顯現長久價值的優秀藝術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有書籍或詩作,還有開啟眼界、讓我們看見自身以外世界的作品。文學寫活了歷史中在我們之前人們的生活與冒險。文學挑戰思考,幫助我們徜徉字裡行間,並引導我們辨識主題、尋找隱藏的意義。可探索並更加了解其他文化。得窺與我們相異的人們其精神與政治心智,並感同身受驅動他們的力量。
文學翻譯不似其他形式的翻譯。若希望能忠於原著,譯者便需能深得作者精髓,以移植作品的心跳與生命,而非單純文字上的意義。文學的精準翻譯不同於有效的翻譯。真正的文學翻譯會包含根據作者的意圖添加、刪去、改述與重新刻畫角色。
賈西亞.馬奎斯曾說過《百年孤寂》的譯作較原著更佳。其他人認為他的說法被誤譯了,這個爭議在本質上揭示出文學翻譯的核心。
英語系國家的大多數人們想到偉大的文學,便會想到莎士比亞、赫爾曼.維爾梅爾、喬伊斯、馬克吐溫、丁尼生等。但英文作品不壟斷偉大文學。普魯斯特、塞萬提斯、荷馬、托爾斯泰、但丁、杜斯妥也夫斯基等名作家不勝枚舉。
注意到為何亞洲文學不在上述名單嗎?因為上述作家的作品被翻譯成無數語言與世人共享。許多作家分享共同的「西方經典」與拉丁字母。俄羅斯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而來自印度、中國、日本、南美等地的作品不在舉例之列,因為它們未獲相同程度的普及翻譯。
除了維克拉姆.錢德拉與薩爾曼.魯西迪,許多西方人不曾聽聞其他著名的印度作家。雖然許多人有聽過孫子的《孫子兵法》,大多數西方的文學外行舉不出任何中國、日本、韓國或其他亞洲作家。這留下了對世界多數地區巨大的文學知識缺口。
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索忍尼辛與契訶夫經由他們的文學譯本,向西方世界披露俄羅斯人民的靈魂。若非經由這些令人讚歎的大師以大膽純粹的敘事寫就這些作品,以及專業譯者立體鮮活的譯文,得以讓這整個族群獲得世人更多認識,可能這扇門仍是緊閉的。若能真正了解東方,而東方也了解西方,就需要文學的大量共享。這等前所未有的交流時機已然成熟。
除了敘事文,文學還有許多類型,例如詩作。詩比散文更難翻譯,因為其象徵時常與其來源語言的文化緊密相關。不像散文,詩還需考慮意韻與文句的視覺呈現,因而譯者不能只是任意創譯,每個字都要小心推敵,不只能達到溝通本意,還要能附合詩體結構。
讓翻譯更形複雜地,文學時常容許超越其他寫作形式建立的界線。創意受到鼓勵,可發明新的字彙,處處是新的園地與過去不存在的概念。要怎麼翻譯不曾有過的概念呢?專業譯者需具有對新與未知事物的熱情,好讓全然不同的語言與文化族群躍然紙上。
為使自身文化生氣盎然,擴展可選擇的文學深度是關鍵。據估計在美國低於3%的文學出版來自翻譯文學。這種對世界視野的偏狹窄化了心胸,全球意識於焉受限。想真正躋身於最開明的文化,必須對閱讀全球大師的作品採取開放態度。事實是,許多世人尚未讀過的曠世巨著是因為有效譯本尚未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