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學術術語?
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副教授Inger Mewburn專門輔導學生剋服完成博士論文等等取得博士學位過程中的各項挑戰。她創建了一項名為「論文私語(THE THESIS WHISPERER)」的部落格專欄,專注學術論文寫作、學術實踐指導等領域,為碩博生在論文寫作方面提供實用有效的幫助,本部落格已有十年曆史,在許多國家的科研界都有很多讀者,特別受正在攻讀學位的博士學生和碩士學生歡迎。優譯堂取得授權,獨家在台灣推出本專欄,分享Inger老師15年來輔導博士生的經驗。
我超喜歡喝咖啡,並且學會了一些點咖啡時用的專用詞,最近的一個詞是“ristretto”:只用espresso一半水量的超濃縮咖啡。如果您希望咖啡的味道完全符合您的口味,這些“咖啡術語”會很有用。
例如,我下午通常不想喝濃咖啡。在咖啡館裡,我常說“我可以加水和一點脫脂牛奶來一杯半強度的嗎?”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分鐘裡一一回答咖啡師的問題:加多少水?多少牛奶?要不要將咖啡放在一個更大的杯子裡?而現在我只需要說ristretto,我就可以點到真正想喝的咖啡。有了一點咖啡術語,我的生活變得更便利了。
為什麼我談咖啡呢?因為咖啡術語和學術術語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這兩者都涉及內部語言,需要專業知識、時間和經驗才能理解。就像使用咖啡術語會讓您看起來像一個很懂咖啡的人一樣,學術術語也能讓您看起來像一個專家。不過用得太過反而容易讓人反感,也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個假裝什麼都懂的新手。
毫無疑問,學術術語會使文字更難閱讀,並且限制您的受眾。一些人認為,使用學術術語是強化階級界限,並與“普通人”拉開不健康距離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需要這種學術術語,因為它使我們的文本既簡潔又含義豐富。
例如我們一般不說:
“Academic jargon is created when we talk to each other about difficult topics and want to create a shared understanding using less words. We therefore create shorter words as ‘placeholders’. Over time, with use, these words become more commonly known and their meaning becomes more ‘stable’. For example, academic teachers share them with students. Books use the terms and spread them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The words are used in speech in special places – like classrooms – where people can seek and get clarification on the developing collective meaning of the terms. Gradually, incrementally, the circle of people who understand and can use the shared terms grows.”
“學術術語是在我們討論困難的話題時,希望用較少的詞彙來建立共同的理解時產生的。因此我們創建較短的單詞作為“佔位符”。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使用範圍的擴大,這些詞變得更加廣為人知,它們的含義也變得更加“穩定”。例如教師與學生分享這些術語,書籍使用這些術語將它們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並跨越國界。這些詞用於特殊場所的演講,比如教室,人們可以在那裡尋求並得到關於這些詞的發展中的集體意義的澄清。逐漸地,理解並可以使用共享術語的人的圈子擴大了。”
我只會這樣說:
“Academic jargon is insider language created through a range of discursive practices amongst specialists.”
“學術術語是由專家之間的一系列話語實踐創造的內部語言。”
看!這樣簡潔多了!如果您本來就知道它的含義,學術術語可以大大簡化文字表達。每一條學術術語實際上都是一組複雜的思想,知識淵博的讀者可以從中解開與句子其餘部分相關的意義。
但是真正使問題複雜化的是學術學科使用術語的方式,這也反映了他們創造知識的方式。科學家對表示自然界各部分相互聯繫方式的過程、化合物和公式都有簡稱。藝術家使用“有機”、“質地”和“色調”等普通詞,但改變了這些詞的含義並使其變得富有詩意。商業學者有很多複合術語,可以將想法拼在一起並產生新的想法,例如“行為經濟學”。
學術界需要不斷創造新的術語,否則我們的文章會變得異常冗長,而且含糊不清。我們會不斷地問對方“加多少水?和“加多少牛奶? ”。這會使學術文章難以“翻譯”成通俗的語言。而翻譯總是涉及含義的轉換,比如ristretto 不是加了水和一點牛奶的半杯咖啡,它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飲品。
打開學術術語的包裝,用“任何人都能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這些觀點,是極其費力的,有時甚至是危險的簡化。就像在幫助學生修改論文時,看到那些強行解釋學術術語的文字時會覺得非常頭疼,因為這個過程可能丟掉了非常多的重要資訊。
學術術語很棒,但是就像喜歡喝咖啡一樣,也是需要後天培養出來的習慣。
本文節錄自:https://thesiswhisperer.com/2015/11/04/in-praise-of-academic-jar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