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具有影響力的期刊,大都是以英文出版,因此在投稿時也要求以「母語程度」的英文(美式或英式)撰寫。這對於亞洲作者而言,無疑是一大挑戰,高標準的英文門檻,不但讓一些優秀的研究人員怯步,也讓一些好的研究成果被埋沒。
其實科學性文章的寫作重點,以及表現方式大同小異(請參閱「英文論文寫作技巧」),不外乎研究要具有原創性、數據要精確可靠,文章結構要完整且前後呼應(請參閱「科學性期刊論文退稿」及「同儕審查被拒後該怎麼辦?」)。我們先略過專業知識的部分,就整體來看,有哪些亞洲作者常會發生的錯誤。
首先,英文是大多數亞洲作者的「第二語言」,就算拼寫與文法都能做到一百分,但語感及慣用法等小細節,實在很難像英、美人士應用自如。例如:副詞放在句子後面爲什麼有時候會造成誤會?can not與cannot有什麼差別?到底縮寫能不能用在文章中?moreover與in addition看似同意字,爲什麼使用語氣不同?centre與center到底哪個是英式拼音哪個是美式?
另外,還有像是同義字替換的問題,雖然兩字中文解釋看似相同,但英文使用卻要看場合,有時貿然替換,整個文章原本正經的氣氛可能瞬間瓦解。如果為了安全起見,永遠固定使用自己有把握的單字,不免又讓文章看起來重覆性太高,缺乏變化。
不要一開始就讓語文問題妨礙您寫作時一氣呵成的連貫性,可在文稿完成後,尋求專業英文編輯服務,透過專家們的英語潤飾與英文校正,補足英文論文寫作的缺失。
最後要特別提醒亞洲作者,有些人可能在撰寫畢業論文時,以中文完成寫作,但是要準備投稿期刊時,採用翻譯的方式,把中文翻譯成英文。這裡就會出現問題,因為簡單來講,中文與英文的寫作邏輯其實有所差異, 一般翻譯再精準,還是無法表現出「母語程度的英文」。若選擇以翻譯進行,一定要找專精於論文翻譯的專業學術翻譯服務,才能得到期刊出版品質的文稿。 這也就是爲什麼常有人抱怨,明明是請翻譯高手協助翻譯,自己也確認過專業內容的部分,但是交予外籍人士閱讀時,還是會有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的狀況發生。
因此,最理想的方法,撰寫中文版論文時,請以中文思考模式進行寫作,到了準備投稿英文期刊時,請將大腦轉換為英文模式重新擬稿、編輯,這樣才能表現出理想的英文文章風格、結構與邏輯性。
參考資料:
推薦兩本實用的英文論文寫作專書,特色是兩書的作者都是以英語非母語人士為目標讀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英文寫作的技巧。
Glasman-Deal, H. Science Research Writing. 2009. Imperial College Press, London, UK.
Gustavii, B. How to Write and Illustrate a Scientific Paper. 2nd Edition. 2008.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