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可能會上新聞版面的人物而言,他們與新聞記者之間的互動是很有趣的。例如:政府會設立發言人,定時開記者會作政策辯護;演藝人員出要知名度,就透過經紀人,固定「養」一些記者幫他們做宣傳。他們經常會提供完整的具有新聞稿格式的文章給記者,讓他們一字不漏的抄襲。然而有些「盡職」的記者,知道了一些片面資訊,就當成獨家新聞來吸引讀者。
對於科學家而言,有時候也需要藉由科學新聞來傳播他的科學研究,但是也擔心記者的報導會擾亂到他們的研究。
科學家們通常不願意與記者談論有關他們尚未發表的研究,甚至於不願受邀參加新聞發表會。這牽涉到許多學術倫理。大多數科學期刊都會發出聲明,表示他們的作者不會拿已經在其他地方所發表過的研究成果來投稿,畢竟一稿多投是期刊界的禁忌;而且新的研究如果在別的地方已經被刊出,也涉嫌到抄襲的行為。所以有許多科學家認為,如果讓記者報導有關他們工作的新聞,可能會危害到他們的論文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機會,甚至於可能會讓他們的論文胎死腹中。
其實也不是說不能讓未完成的研究提前曝光,畢竟很多未完成的研究可能遇到瓶頸或是考慮不周全的地方,藉由交流討論也可以彌補有所不足。有一種作法稱為「先期公開(Prior Publication)」,但是從事這樣的行為必須小心謹慎,一不小心就會觸犯到科學禁忌。期刊亦對此作了規定,允許在學術交流會議中分享尚未發表的研究成果,但是與記者之間交談的規則尚未作明確的規範。
「科學」與「自然」兩家科學期刊都建議科學家應該避免接受記者的採訪,對於未發表的作品,應該自行尋找適合的媒體作報導。不過「自然」期刊在2009年所發表的一篇社論中提到,記者可以報導在學術會議中所討論的未發表之研究,這論點似乎與上述觀點相衝突。雖然不建議科學家跟記者討論,但是科學家可以向記者澄清報導的事實,不過澄清是必須謹慎,不應該牽扯到其他討論話題。
當今隨著網路的繁盛,越來越多專業性的社群媒體對學術會議作報導,使得來自大學校園的教授研究人員被表示倍感壓力,與記者之間的互動,會更加令人困惑不安;而這樣的困惑不安,一般來說,都會促使科學家們望之卻步,避開媒體。這也是記者經常會碰到的問題是,他們想要報導一些科學的新知或探討科學的專題,但是碰到科學家守口如瓶而感到沮喪;而一些積極的記者會向科學家加以承諾,保證不會去報導尚未發表的部分,鼓勵科學家在會議上發言。
然而網路媒體是未來的趨勢,現在研究顯示發現越來越多讀者喜歡藉由網路科學新聞來獲得科學知識,幾乎所有的科學組織、科學期刊,和許多個人科學家都轉向新的傳播領域,包含他們自己建立的網站和部落格,或是參與網絡社群。大多數科學家也都認為媒體是很重要的,利用媒體來傳播知識,而且也應該對記者的工作職責做出回應。事實也證明,網路媒體所的新形態並未對科學家帶來實質的困擾。
無論如何,這些問題仍然沒有簡單的答案,科學家與記者雙方面的互動,應保持誠信謹慎的態度。
写真を見ると後列中央辺りは元気そうだねぇ 笑 二期生の演技が「Re:Mind」のオーディションからどのくらい変化しているかも注目している グッズは「パンフレット」を購入予定 怒涛のスケジュールだけど 持ち前の元気さで皆で完走して欲しい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