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sevier開放近用之爭 – 德國科學家集體辭職以示抗議

曾幾何時,學術出版業竟成了最有利可圖的行業之一?你可知現在國際期刊的訂閱費用是如何令人咋舌?據馬斯克普朗克學會(Max Planck Society)統計,圖書館需為每份期刊論文付出約3800-5000歐元(約為13.5-17.7萬台幣)的費用,訂閱費用更以每年5%的漲幅增加。以學術出版商龍頭Elsevier為例,其於2016年度獲利高達40%,連多數世界知名企業也難以企及。

以Elsevier為首的三大出版商(Elsevier、Wiley與SpringerNature)旗下擁有絕大多數國際間最權威的知名期刊,研究人員為了發表自己的心血結晶,投稿論文時即簽署將版權無償讓渡予出版商,出版商使用免費的研究成果與學術審查人力,再以高昂訂閱費用將期刊電子資料庫售回給各國的大學、圖書館與研究機構,如此重擔使這些學術單位叫苦連天,即使學術文獻收藏預算豐厚的哈佛大學也漸無力負擔。

由德國許多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所組成的DEAL聯盟在2016年底展開與Elsevier的協商,但出版商強硬的態度加以提出費用更高的包套訂閱方案,終使新年度的合約談判正式宣告破局。在此同時有5位德國科學家集體自Elsevier請辭,作為這場抗爭的最後手段。DEAL聯盟聲稱這只是個開始,高達200個DEAL成員機構拒絕與Elsevier續約。

DEAL向Elsevier提出的訴求,包括更合理的訂閱價格以及單次付費的全國授權開放近用方案,一種他們稱之為「出版而閱讀(publish and read)」的模式。由於出版商並非出資贊助研究機構的對象,DEAL提議對出版商支付以德國研究機構為首所發表文章一次性的文章處理費,出版後開放給德國全國閱讀使用。但Elsevier認為這個模式不切實際;相較於Elsevier強力捍衛的態度,另外兩大學術出版商Wiley與SpringerNature表現出對「出版而閱讀」模式較和緩的姿態,若最後與這兩大出版社能達成協議,Elsevier勢必得作出讓步。目前整體關鍵點在於,適用於學術與商業之間,如何反映每篇出版文章成本的合理價位。

芬蘭亦組成FinElib聯盟,與Elsevier展開協商,同時聯盟中數百名會員亦發起了No deal,no review抵制行動。芬蘭此舉不啻為一劑強心針,強化了歐洲國家對於向出版商爭取合理價格的動力。此外響應抵制行動的尚有祕魯與台灣。眾人尋求的並非免費的服務,而是更為合理的使用價格。事實上,Elsevier尚承受了一些非法的開放近用平台例如Sci-Hub的壓力,固然不願冒著失去學術出版的領航地位以及占據這塊日益成長市場的風險,若德國與芬蘭帶頭的抗爭成功,世界各地將會有更多學術聯盟紛紛揭竿而起,屆時,或許是學術出版業傳統訂閱模式時代的終結。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