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優勢:生物醫學研究經費之趨勢

近期,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分別發表兩篇論文,對歐洲及北美的學者而言,這是個壞消息,但是對亞洲的研究者來說,則是再好不過的消息了。

研究資助:亞洲的興起V.S.歐洲與美洲之趨緩

2007-2012年間歐洲對於生物醫學研究的投入是持平狀態,而美國及加拿大則每年減少2%。美國一直是此領域研究產出量的龍頭,因此各界紛紛好奇美國研究量減少的原因,部份歸因於美國國會中不同派系的衝突導致研究預算審核停滯,雖經費每年約減少0.8%,但是政府整體的比例卻沒有減少。事實上,真正減少研究預算的是私人單位,表面上生物醫學產業對於研究的支出不變,但卻有越來越多的比例花費在美國以外的地區,例如人力成本較低且藥品研發規範較少的亞洲。

相較於歐洲及美洲,亞洲跟大洋洲在生物醫學方面的花費則是呈上昇趨勢。其中,日本佔有領先優勢,2007-2012年間每年相關研究預算約成長6%,是澳洲和印度的總和,且超越南韓;然而最具成長性的國家則是中國,相關研究經費每年成長近33%。如果中國持續照這個成長率投入研究資金,9年後則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生物醫學研究國,從60億美元(2012)成長到1兆90億美元(2021)。

taiwan-banner

當然,這樣的估算不盡然正確,中國很難維持每年33%的成長率,我認為中國成長的情勢雖有可能趨緩但不會停止,因為1980年代我在求學期間遇到了中國來訪的教授,他們的能力及對於工作的要求讓我印象深刻,一位美國教授這麼形容:中國正在興起。他們也確實如此。

對於研究者的影響

目前頂尖研究領域重心有轉往東方國家的趨勢,若按此持續下去,則合作機會會越來越多。當然這過程不會一直順利,定會有高低起伏,也會因為各國的政治立場和全球經濟情況而有所差異,但僅佔世界5%人口的美國不可能一直保持提供生物醫學研究50%的資源,世界上其餘國家在研究品質或是資金方面都正迎頭趕上,而這是一個好消息。

專家觀點:關於生物醫學研究資金

1關於研究花費投入非美國的地區,其實是基本的資金有效利用罷了。當廠商在國外可以用較低的成本或是減少繁複的行政作業,且讓股東開心時,都會很樂意去其他國家的。

但在研究上,什麼是成本呢?所謂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還是得在適當的治理和監督之下,沒有犯法之虞才是。當成本被削減到一個極限,所蒐集到的資料,其正當性就令人起疑。研究者能保證這些數據正當性嗎?目前,我們習慣要求研究者在短期之內得到成果,事實上,當大家越追求短期效益勝過大型基本研究的心血,研究資金的全球性移轉就會越明顯。

美國管理學博士

30年以上研究及學術文章寫作經驗

 

 

2生物醫藥研發在亞洲蓬勃發展肯定是有益的,但​​這並不能彌補北美投入下滑的帶來的影響。北美,尤其是美國,早就已經證明了它有能力成為全球生物醫學研究最大的貢獻者。

作為一個美國學者,看到研究經費如此微幅成長,深切覺得是美國國會在羞辱這個國家。正如文章中所提到,政治鬥爭不只影響到生物醫學領域,許多科學及文化相關的研究和成果產出也同樣受到影響。

我找不到任何理由為亞洲的進步感到憂心,但我也看不出有任何理由應該忽視研究的減少對北美的影響。所有研究都有其貢獻,越多越好。年輕的科學家無疑擁有開創性的研究潛力,當他們無法找到資金,一起離開所在領域時,這才是最令人害怕的。如果研發活動和有能力的人才在領域內越來越少,對於全球生物醫學研究的發展只有壞處。

我認為每個美國公民,都應要求掌權者認真面對這個問題。

美國歷史學博士

5年以上研究及學術文章寫作經驗

 

3近日,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及美國醫學會分別發表了關於美國逐漸失去生物醫學研究領先地位的報導,這可能會對未來美國生活品質造成衝擊。目前,美國是新藥物、醫療儀器和臨床產出的領導者,如果不能找到新藥物來對抗不斷增長的抗生素耐藥病毒,那麼我們很可能會輸掉這場戰爭。這種失敗很可能意味著美國各地醫院一些瀕死的患者沒有任何治療方案。此外,我們將很難對付下一次的病毒爆發,比如埃博拉病毒。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挑戰和重點。例如,日本最須優先處理的是開發新藥物來幫助大量老年人口預防、治療和逆轉阿茲海默症,而不是新的抗生素。因此,其他國家的新藥物、醫療器材和臨床產出並不完全適合美國公民。這是會直接影響到美國民眾生活品質的議題。

日本資訊工程師

11年以上英文-日文翻譯經驗

4近日,『生物醫學研究經費之趨勢』一文暗喻,日本和中國的生物醫學研究成果越發活耀且更有自主權。然而,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美國在藥學及科技領域有十足的彈性和領導地位,亞洲國家的威脅還很遙遠。事實上,無論亞洲在生物醫學上投入多少心力,美國還是會確保其在產業中的領導地位,例如開發效用並不是太好的新藥或是相比十年前的藥沒有明顯優勢。此部落格或許不適合提及姓名,但是美國藥廠過多的行銷和干預並不是秘密,尤其是在經濟方面。

儘管亞洲的商業模式和西方有許多相似,但在古老的傳統藥品上,大眾對於健康和藥物的干預無法有強烈影響。在許多案例中,這些藥品缺乏西方科學嚴格的實證,且藥物內容的組成大多從天然植物中萃取出來。因此,當研究大多鑽研綠茶、醋和薑等材料的組成,並把它們作為純提取物或傳統製劑,觀察其在體內對健康和疾病臨床表徵的影響,就毫不奇怪了。這些亞洲生物醫學研究的顯著特徵,可能降低西方藥廠對於亞洲生物醫學研究的興趣。

雖然大部分傳統藥物缺乏療效的強烈證據,但中國與日本人口的長壽,數千年的歷史,對我來說,就是最有力的證明,相比之下,驗證一款新藥物的有效性更為困難。因此,典範轉移可能會和未來數十年全球經濟發展重合,創造出更好的藥物以及更均衡的全球生物醫學研發經費分布。

澳洲癌症醫學博士

12年以上科學及醫學文章寫作經驗

結語

關於全球生物醫學研究的投入,美國依然在市場上獨佔鰲頭,但僅佔世界5%人口的美國不可能一直保持提供生物醫學研究50%經費的。,世界上其餘國家在研究品質或是資金方面都正迎頭趕上。而好消息是,大多頂尖研究領域皆逐漸將重心移往東方,所有研究都是有貢獻的,所以越多越好!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減少的聯邦資金及後續的研究移轉,是否會削弱美國基礎研究的投入?難道這就是為什麼以短期成本降低為目標的研究預算縮減沒有到達預期?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