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CHOLAR(以下簡稱為GS)是GOOGLE於2004年11月推出的學術搜索引擎,在推出同時產生了極大的反響並做出不少承諾,研究學者和學生期待GS能像是普通GOOGLE搜索一樣,但卻發現GS的搜索結果是有局限性的。十年的改善,GS的確有一定程度的進步,然而問題依舊存在:究竟在使用GS時,我們是否應該信賴GS對所選主題提供文獻搜索的結果與嚴格、系統的評價?又該信賴到何種程度?
1. 用戶投訴和挫折
若是將用戶的投訴和挫敗感的來源都分門別類,那麼大致是下面的分類:
- 學生抱怨,認為自然科學在GS中,相較於社會、人文科學,有著明確的主導地位。
- 學生往往都希望能找到某文獻的全文文字版,但都只能找到不同來源的同一縮減版,這使得分辨文獻版本究竟是不是官方版,又或是其他的什麼版本變得異常困難。
- 學術圖書館員也因為無法過濾出劣質歛財期刊的內容,或是開放取閱的文獻資料而感到挫折,因為在GS上的文獻是否經過同儕審查步驟並沒有被明確的標示出來。
- 進行研究的科學家則是抱怨GS只有在你確認自己要尋找什麼的時候才好用,在剛開始進行文獻綜述的編譯時基本上用不上。
2. 是個工具,就有其用法
- 最好的建議是謹慎行事,因為GS並未致力於篩選劣質歛財期刊內容何其他偽科學來源,所以你的搜索結果也可能是學術質量低下的文獻。
- GS終歸是個寶貴的資源,就像維基百科一樣,即便是有爭議,但是使用得當的情況下也能事半功倍。
- GS可以作為拓展文獻綜述思路的工作,可以用來尋找同儕審查的相關參考資料,也可以拿來搜索已知的特定的文獻,但如同維基百科一樣,別在沒有進一步考證之前直接列入文獻來源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