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是被爸媽教訓不要邊走邊吃、不要坐車把頭手伸出車外,似懂非懂的知道是會有危險有後果,但若真的要說出後果是什麼?到底會多嚴重?具體的解釋估計沒有幾個小孩能說清楚。
但這樣的〝常識〞不僅僅是小孩子有,研究人員也有!研究學術不端的後果嚴重,研究名譽盡失,這個嚴重性比較不需要多說;那麼研究有缺陷,好像大家也都知道會有後果,但這後果到底是什麼?
先定義何為缺陷
有缺陷的研究,不包含刻意的學術欺詐的情況,可以用以下面幾種角度來分析:
- 對現有研究之間存在的斷層與落差判斷失誤
- 由於研究團隊經驗不足而導致研究方案無法被完善
- 由於研究經費與資源的不足而導致研究方案無法被完善
- 研究方案的設計是基於有缺陷的數據
- 研究結果無法被複製
- 研究建構在有瑕疵的基礎研究之上
- 在研究方案中沒有檢驗不當分析的數據的環節,缺陷被轉移到下一個研究方案中
缺乏可複製性的驚人事實
研究報告指出,在53篇關於癌症的研究中只有6篇被複製成功,另一個報告指出67篇研究報告中只有約四分之一可被複製,從2000年到2010年,有累計有八萬名病患參與過後來因為研究錯誤或不當研究而被撤回的臨床實驗研究。
說到底,還是錢
要完完全全的拒絕有瑕疵的研究還是很花錢的,在經費緊張的各種情況下,研究人員和利益相關方往往選擇睜一支眼閉一支眼,甚至是利用聲望、能力和特定的觀點來掩蓋著研究有缺陷的事實,在保護脆弱的聲譽和減輕的多方經濟的負擔的情況下,缺陷研究的存在也就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間了!
數量與質量之爭
其實最根本的也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回歸到研究的品質、嚴謹的做研究!把〝出版或滅亡〞的現況調整至〝品質或滅亡〞,研究方案的公開和透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研究團隊成員的權責範圍,幫助減少瑕疵漏洞被輕易無視的機會!
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