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圖書館的未來在何方?

每所學校,都一定有所圖書館,而且藏書量的多寡,還是人們評價學校的指標之一。但在數位化時代到來的這個時刻,圖書館的價值也不斷的受到質疑,學術圖書館的未來到底在何方?

1.書籍無用的時代到了?

作家馬修‧巴托斯(Matthew Battles)的著作《圖書館的故事-人與書,千百年來不曾平靜的歷史》中指出,在歷史中圖書館體系的衰亡其實就是毀壞書籍的過程,近代數位時代帶來的猛烈衝擊也的確不是空穴來風,數位資訊數位平台的存在,使得教職員工和學生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資源和更齊全的功能。

2.館藏管理的新定義

圖書館依靠收集歷史文獻和詩集版本以建立資料庫和聲譽的時代即將結束,現在圖書館對數位資訊來源的重視程度普遍不亞於紙質館藏,尤其在各種數據資料庫快速融合的情況下,圖書館若是一時不注意,就會顯得有與學術研究發展情況脫節之嫌。這樣的趨勢也不都是好事,例如過大量的數據資料,研究生可以輕易的在彈指間接住到上萬篇期刊論文,卻反而被數量龐大而質量不保證的情況而搞的暈頭轉向,不知道如何定位和分類這些世界各地的不同數據。

3.新的服務模式

首先,適應新需求的首要改變是靈活的適應各種數位設備,能讓學生能使用各種筆電、平板電腦甚至是手機來近程或遠程讀取資料;然而,能夠獲取資料不等於資料就便於使用,新的模式中也更提倡圖書館研究人員扮演更協作的角色,提供教職員工和學生詳細的研究諮詢,也就是說圖書館工作人員將更少以提供資料為主要協助項目,更多的是提供關於哪一類資料哪一個資料數據庫和什麼優先順序這類的諮詢指導,更甚至是以專家諮詢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分辨正經同儕審查的期刊和歛財吸金期刊,此時圖書館人員的角色將對於學生完成學術研究的幫助起到前所未有的決定性影響力。

4.重新定位,不成為累贅

從財務的角度來看,真的是越少紙質館藏就越少書架,也代表更節省實際需要的空間,那麼這些節省出來的空間怎麼辦?此話一出,估計研究機構或學校的其他部門就要爭先恐後的搶這空間了,但這邏輯也不是無懈可擊的!光是遠程24小時都能接觸數位資料並不能解決不少學生希望可以逃離吵雜的環境的問題,並且小組討論和團隊合作都需要可以使用的空間,即使每個人都帶著筆電也還是需要實際的地點方便討論的。

總而言之,這新的服務模式可能有縮減圖書館實體空間的可能、甚至是減少基礎圖書管工作人員的情況,卻極可能要增加圖書館專業學科聯絡人或專業研究人員的人數,以滿足研究諮詢相關的需求。

相關文章:

「如何使用圖書館更高效的做調查?」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