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影響係數」說不,現在是時候嗎?

距2013年5月「舊金山研究評鑑宣言」-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 (簡稱DORA)於網路上公開至今已有一整年。截止至2014年五月底,簽署的機構有467個、簽署的科學家則有10668位,宣言訴求旨在改進學術領域中評鑑科學研究成果的方式,並指出期刊影響係數(IF作為參考性指標被濫用,成為畢業、求職、升等的重要甚至是唯一評鑑標準,嚴重的影響了科學研究人員選擇期刊的考量,變相的決定了研究的方向、發表的方式和資助的標準,宣言的最後也向多方機構提出了改進的意見。

學者專家對於現今研究成果的評鑑方式有所詬病早已不是新聞,然而,作為科學研究領域的一場改革,或是部分專家認為的科學運動,現在是否是個大刀闊斧的好時機?

創新需要時間,時間需要資金

深究起以影響係數為導向的評鑑方式被誤用的最糟糕情況,除去用虛假論文操控引用次數等極端情況,莫過於為了追求論文的數量而選擇重複的和具模仿性質的科學研究,這樣的論文品質未必就差,對於個人的求學和職業發展也未必有負面影響,但就是因為當一個人在面臨選擇時,適當迎合如此評鑑方式也看似合理,於是點滴的微小影響,最終在宏觀的科學發展層面上,集成了極負面的隱患。

反之,當選擇不刻意迎合評鑑方式,進行一個創新、冒險且具突破性的研究時,往往需要在新的實驗環境中創造新的方法,這樣數年不出版論文也是常有的,此時除非是一個能把創新程度納入評鑑並且在過程中衡量成果的方式,否則依舊會回到為了顯示成果而迎合評鑑體制的惡性模式。

追根究柢,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評鑑的最終目的。世界上只有極度幸運的和極為少數的科學家和研究團體能自稱不需要透過影響係數評鑑方式予人交代,其他人不論是求學、職業升等或是經濟支助,種種的評鑑最終都還是需要資金的推動。而目前世界上各國各個學科和各研究機構的運行方式各有不同,要改變需要更多由上至下的改變,絕對不是一紙宣言就能一蹴可幾的。

各國引領各學科領域的科學家和研究機構攜手踏出的一步,最終還是需要資金來源的政府機構和相關團體的支持,更需要更多學者專家的響應。這是一個科學運動的開始,或許改變不在於立刻發生,但改變絕對勢在必行。

 

參考資料:

舊金山研究評鑑宣言主頁

請發表您的意見評論

您的Email不會被公開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