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學術專著
學術專著,是指由各領域專家所撰寫的學術著作。它屬於一派一家之言,並以本專業的研究人員及專家學者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學術專著一定要本人親自撰寫,並需要是新的學術研究成果。通常我們用書本厚,內容深,價格貴來形容學術專著。
學術專著市場現狀
近20年,英文學術專著的市場發行量下滑了90%。目前,平均每本學術專著圖書的印刷數低於200本;在人文社會科學及一些小眾學科,專著圖書的發行量更是慘不忍睹。學術專著出版已經陷入了惡性循環:印數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圖書館購買力越來越弱,讀者範圍越來越小,學術影響越來越低。
相比之下,期刊文章日益取代學術專著,正在成為學術交流的主渠道。專業期刊價格比較低,內容很新,也有很多著名學者投稿。專著出版,無論對作者、讀者、還是出版商而言,正在成為一塊雞肋。
開放式獲取與數字化時代
近些年來歐美國家相繼立法,以保障學術專著對讀者實行開放獲取(open access)。具體規定是,公共資金資助的研究項目,如期刊發表或是專著等出版物,其內容必須對公眾免費開放。這一新的開放獲取模式嘗試打破目前專著出版壟斷和惡性循環,從而激活學術圖書出版。
與此同時,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知識交流與出版的數字化,構成了正對學術專著的又一巨大衝擊。隨著互聯網,電腦,智能手機以及其他數字閱讀平台的出現,顛覆了傳統化生產,處理,包裝,和傳送信息的方式。新的電子平台,如電子圖書,在線期刊,電子雜誌,在線百科全書,和在線報紙,甚至在線網站亞馬遜AMAZON,提供了更為廉價的學術專著的獲取渠道。
學術專著的未來
毫無疑問,學術專著出版在過去二十年中受到很大的衝擊和挑戰。未來的專著出版在很大程度上,會取決於作者,出版商,和渠道商多方面聯合應對市場所帶來的機遇和製約因素。然而,這也為學術專著出版帶來新的契機:有些作家已經開始嘗試縮短專著內容,嘗試用更加創新和互動的方式來表達學術內容; 又有一些學術專著已經開始實踐數字化,從數字排版到電子行銷。這些都將會為傳統的學術著作注入新的活力;更有一些學術著作用多位作家聯合寫作,內容更短,更能被廣泛閱讀。
所以,市場是未來最好的主宰者,讓我們一起見證學術專著出版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