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參與對於學術研究的影響
公眾參與似乎是貫穿傳播學和學術研究方法論的一個新課題和研究方法。現在, 已經有很多公眾參與研究中心致力於提倡公眾參與理念、推動公眾參與實踐、支持公眾參與活動、觀察和研究公眾參與進程中的問題,促進“富有意義的”公眾參與制度建設。很多社會學家也說:民主和公眾參與是非常重要的頂層設計。
公眾參與將會對學術研究帶來幾個重要的影響,我們一一來看:
首先,學術不再柏拉圖。學術社會不再是金字塔頂端的高教育人群的獨享社區。通過更多的參與意見蒐集方式,通過協作,通過與不同公眾群體共享的對話,學術研究會變得更實用和更通俗。理想世界和高屋建瓴的研究方法,逐漸會被大眾對話和解構視角所取代。
[加碼推薦:與學術研究兼容的敘事方式 ]
同時,研究員們更是會解放自己對不同意見的恐懼心態。保守的學者們往往會懼怕同行評審和導師團隊不同的意見。而公眾參與的模式,打通了各類的意見反饋提供平台,幾何速增長的內容受眾讓意見和批判思維超越了專業固有的讀者群。這些渠道也挖掘到了更廣泛的同齡人組成的研究社區,他們讓公共辯論的可能性存在並深化,研究員們更是會因此解放自己對意見的恐懼和排斥心態,轉而更自然的開放式接受。
另外一個改變是,公共參與使得學術信息快速流通,更好的利用期刊雜誌,在線社區(Twitter,博客等),和個人網頁等優勢。例如,研究員或是博士在學術研究早期得到的結果,可以及時發佈在網上,並署名。這些成果會通過在線公眾參與的方式得到觀眾反饋,研究員可以及時獲取這些信息並加入自己的研究論文,使研究成果最大化。
[加碼推薦: 除開放存取外,公共信息獲取項目有哪些?]
所以,這個在線的社區會讓公眾參與式的研究範式將會更好的融合於傳統學術研究之中。新一代的研究員們,你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