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不該選擇自我典藏?什麼是自我典藏?
早在去年的文章中就介紹過自我典藏(Self-Archiving)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開放取閱運動中的綠色模式,將出版於任何期刊的文章,自我進行典藏於開放獲取的線上資料庫中,以達成開放取閱的目的。這樣說完,或許還是有點太抽象,下面具體的分析一下自我典藏的優缺點:
1. 即時可用性
對於不少研究人員而言,受眾和讀者能越快獲得研究成果的資訊當然是越好的,當學術期刊出版過程出現滯後的情況時,若是能直接自我典藏到網上提供給豈不是個好方法?聽起來是個多麼簡單的做法,只要建立一個網站,將你的資料上傳於雲端伺服器上,然後提供一個下載的鏈接就好!當然啦,實際情況是有更多與程序性和法律性相關的問題需要決定…
2. 應該自我典藏哪個版本?
你可以分享預印版本或是等最終出版版本確定後再典藏。在預印版中,自然就不會有同儕審查、編輯等重新提交後的最終格式。
3. 所有權與著作權
一般在出版後,你會與期刊出版商有著關於著作權的協議,此時你需要認真了解期刊的政策。很可能期刊不會給予你自我典藏的權力,尤其是較大型出版商時常不允許不論是預印版或是最終版的典藏,但也有期刊特別允許自我典藏於私人網站,若有不清楚之處,建議研究過期刊政策之後與期刊編輯進一步詢問。
4. 自我典藏的吸引力在哪?
即時可用性雖說是自我典藏的最直接的好處,但不少研究人員來說,更重要的是對於不少開放取閱期刊收費不斐做出的反擊。這樣一來,研究人員的心血結晶可以在不用付費訂閱的情況下直接被讀者取閱, 就能夠增加讀者數量,提昇研究人員的聲望,還可以透过搜索引擎最佳化來提升頁面的訪問量, 總體而言比被動的等待更多人能接觸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來的主動積極的多了。
5. 這是一種解決方案,但還需要完善
不少研究領域對自我典藏這種作法是否優於傳統的期刊出版還採取保留態度,評論家認為,這種謹慎和小心其實是不願意隨著科技進化的表現。當然也不能否認,若是希冀年輕科學家可能會對科技的應用較熟悉就要他們作為推動自我典藏的主要族群也不切實際,畢竟年輕也代表著資淺,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要能與期刊出版商處理好著作權相關問題還是會有難度。總之,自我典藏是開放取閱運動之下的一種解決方案,但適不適合你?這還是需要你自己去衡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