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裡不是要來討論獲得科學家資歷的方式,否則整篇文章就應該用〝完成高等教育再說〞一句話結束了。職業科學家的定義,有成熟的知識背景和研究經驗,能進行難度較高的研究做出原創性的科學貢獻的科學研究人員…並且以科學研究作為職業與經濟來源,本文中,更著重討論如何能工作的像是條理分明的專業科研人員。
[加碼推薦:研究人員該不該多任務處理?]
1.了解所選技術背後的原因
不少研究生或技術人員在實驗中能選擇正確的技術達到所需的結果,但卻未必了解技術背後的原理。導致原理的使用無法最大化、遭遇實驗困難時無法排除問題、不明白原理的優劣之處也就無法真正的依照所需做決定,而上述都是職業科學研究人員所應該具備的能力。
2.明確的實驗和研究方案
實驗方案尤其是在參與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較多時起到關鍵性作用,從前人的經驗和研究機構提出的修改和更新都可能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能分析和修改出明確的協議、制定完善方案,是實驗成功的基石,也是職業科學家專業修養顯露之處。
3.數據資料完整記錄
數據資料是研究成果的根本。養成記錄的習慣絕對是科學家的重要能力,看似很簡單的要求其實反而是許多科學研究人員做不到的。記錄檔案不論是手稿還是電子稿清晰有條理、內容細節完整無遺漏、歸檔易查閱….這可以在需要重複一個重要實驗時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卻往往都是事後才後悔記錄不夠完全。
4.系統備份
記錄和實驗成果的數據資料的重要性應該不用多說,備份已然是種常識,如此重要的資料當然要嚴謹和縝密的處理,事實卻顯示這又是一個薄弱的環節。一人研究時這是習慣的養成,多人研究項目中這就是管理和工作方案中必須要概括卻常被忽視的,一旦數據資料沒有持續的和系統的被備份,這看似理所當然的小事造成的都是難以挽回的後果!
5.保持一致性和條理性
做到井井有條、保持條理分明的狀態、維持其中的一致性,這是職業科學家與訓練中科學家最大的不同之處了。實驗室常常是充滿意外的,若是任何的突發情況都能影響實驗的一致性和個人的條理,那麼在本來就變量複雜的實驗中還大幅增加了人為的變量,絕對是給職業生涯增加困難度。